高中地理新課程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學會生存是現(xiàn)代公民應有的素養(yǎng),地理教育對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學會生存的素養(yǎng)有明顯的學科優(yōu)勢。因此,在地理教育中,必須有意識地進行生存能力的教育和訓練,達到學以致用,在災害突發(fā)時能處驚不亂,根據(jù)所學的地理知識,迅速采取合理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擺脫險境,獲得生存。從而,使學生不僅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且是“學習對終生有用的地理”。
??? 一、充分利用課堂陣地,幫助學生掌握應有的生存知識
??? 課堂教學是進行生存能力教育的主陣地。首先,在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有意識地把生存知識的教學合理地安排在相應的教學中;其次,每節(jié)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精心準備有關生存教育材料,不僅是文字材料,最好還要有音像資料,才能使學生看的清楚,記得深刻。如學習《地質(zhì)災害》“地震”這一內(nèi)容時,在學生掌握地震的成因和分布規(guī)律后,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地震時的逃生技巧,并配以音像展示。地震逃生時,把握的原則就是躲在堅固的物體旁邊,且注意保護頭部。其次,在從感到地面震動到房屋倒塌,可以有幾秒至十幾秒的時間。在第一次震動后,如時間許可,則先關煤氣、電源以避免火災的發(fā)生;將門窗打開,以防其變形而影響逃生路線。一般來說,如果屋外的空地比較空闊,寬度有房屋高度的兩倍以上,那么,選擇逃出屋外躲避地震是上策。住在底層的人應該快速逃到屋外空地去;如果街道狹窄,或在高層建筑內(nèi)未及時逃出,最好是設法待在屋內(nèi)的門口,靠近柱子,或者躲進跨度小的房間以及堅固的桌柜下面。陽臺、屋椽和欄桿的牢固性最差,不是安全藏身之處,也千萬不要躲到樓梯口去,因為那里也是最容易塌方的地方,不可乘坐電梯。此外,注意遠離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貯存的地域,遠離高壓電線和玻璃門窗。如果地震發(fā)生時在汽車內(nèi),只要行使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一般是比較安全的,但要避開電線、路燈等,系好安全帶,停在較空曠的地方。萬一被埋壓,要增強生存意識,利用周圍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為保存體力,不可大聲呼救,可用石塊等物敲擊管道或其他物體,發(fā)出聲音引導救援人員。保持胸部的空間,以便呼吸通暢。在可活動的空間,盡力尋找食物和水,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爭取獲救。
??? 二、精心組織實戰(zhàn)演習,幫助學生獲取必要的逃生技巧
??? 知識的重要性在于應用,而知識的應用意味著擁有智慧,就是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加強生存能力的實戰(zhàn)訓練非常重要。通過模擬災難現(xiàn)揚,組織學生進行逃生演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逃生自救能力。我校在每年舉行了一次消防演練,演習前,老師可運用熱力環(huán)流和大氣運動的知識向學生講解,在發(fā)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鼻,盡量壓低身子匍匐前進。當火勢變強時,在空中可能會形成旋渦形,風向會千變?nèi)f化,但火源總是固定不變的??辞寤鸬脑搭^,辨明火的燃燒方向后,再逆風而跑是最明智的。隨著一聲警報聲響起,教學區(qū)消防模擬演習開始了,高一年級教學樓濃煙滾滾,800多名高一新生在管理老師的指導下,緊張有序地從教學樓開始撤離。疏散過程中,每樓層兩個老師,分別站在各樓層兩側,把握好學生疏散秩序。學生們將各自的毛巾用水打濕,捂住鼻子,邊躲避“火源”,邊向一樓操場疏散。同時,擔架救護組和醫(yī)務救護組的人員按照指揮在搶救“受傷”學生。不到3分鐘時間,全體學生均撤離到安全地帶。接著,進行了現(xiàn)場滅火表演。當同學們穿過濃濃煙霧跑到樓外時,顯得既緊張又興奮,有的學生還積極踴躍參與到滅火演練行列。通過這次演習,同學們親自參與消防疏散演練,對應急疏散的程序、逃生和滅火知識有了切身的體會,一定程度上對火災事故應急疏散、正確使用滅火器材的技能,有了進一步的實踐體臉。
??? 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增強全面生存能力
???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nèi)ソ佑|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他認為,課內(nèi)獲得的知識是“聞知”、“說知”,課外實踐獲得的知識是“親知”。“親知”是根本,“聞知”“說知”要結合在“親知”上,才能成為“真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課外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為此,我校地理組老師利用暑假組織學生進行“以狼山自然地理條件的考察活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增加了有關應急教育內(nèi)容。包括:如何在野外判斷方向,發(fā)生山洪和泥石流等緊急情況下的一些實用自救的方法。如果在野外一旦迷路,不要驚慌失措,可利用多種方法正確地判斷所在位置和方向。白天,若是晴天,可利用太陽借助手表測方向,時數(shù)折半對太陽,l2指的是北方,在上午9時與下午可很快辨別方向;或在地上豎立木棍,木棍的影子在中午最短,其末端連線是一條直線,該直線垂直線為南北方向。若陰天,可利用植物生長判斷方向,一般陰坡.即北側山坡,低矮的藤類和藤本植物比陽面更加發(fā)育。晚上,可尋找北極星定向。如果在山區(qū)遇到暴雨,應盡快下山,下山時要盡量避開山體容易滑落的地區(qū),千萬不要在溝道內(nèi)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的襲擊而造成人身傷害,而應該選擇到溝道兩側高處。一旦因山洪暴發(fā)困在山中,要選一高處平地或山洞等離行洪道遠的地方休息等待救援;無通訊工具的,可尋找一些樹枝和其他可燃物點燃,同時在火堆旁放一些濕樹枝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濃煙,以引起搜救人的注意。一路上邊走邊講,學生饒有興趣地聽著,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通過調(diào)查探究,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許多地理知識,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還使學生的應急能力和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 (作者:姜竹君????? 發(fā)表于《中學地理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