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無意間在CCTV-9看到這個紀錄片,當時就被孩子們純凈的歌聲所打動,在孩子們的淳樸歌聲中,有著更為感人的故事:這段MV講述了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的奉獻故事——自2003年開始,她就拿出自己三分之二的退休金,又動員親人朋友集資,在河北阜平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修建校舍、資助孩子、推廣新式廁所、組建鄉(xiāng)村小樂隊……在這個小山村里,每天都有著天籟般的歌聲和琴聲。
《晉察冀日報》與馬蘭村
馬蘭村位于河北阜平縣城西南30公里處。中共中央黨報《人民日報》的前身——《晉察冀日報》在創(chuàng)刊第一期后就遷至馬蘭村,并在此發(fā)展壯大。
為了保護報社工作人員不被日寇抓走,馬蘭19名村民壯烈犧牲,史稱“馬蘭慘案”。
鄧拓時任《晉察冀日報》主編,也是在這個村子,誕生了第一部《毛澤東選集》。
“我是馬蘭的孩子”
“1943年,日寇對晉察冀邊區(qū)進行瘋狂掃蕩,19位馬蘭鄉(xiāng)親為掩護報社同志而慘遭殺害。我的母親在一次隨報社突圍后生下了我,危險環(huán)境下父親鄧拓決定把我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里,3年后才將我接走。”鄧小嵐回憶道,長大后母親曾送給她一枚刻有“馬蘭后人”的圖章。“她想讓我記住,我是馬蘭的孩子?!?/p>
2003年是馬蘭慘案六十周年,鄧小嵐再次回到這片土地。從那時開始,她下決心幫助馬蘭村走出貧困,再也沒有和馬蘭村分開過。她找到子女們集資4萬元,把村里校房翻修一新。
組建“馬蘭小樂隊”
校園建立起來了,但鄧小嵐發(fā)現(xiàn)學校死氣沉沉的——這里居然沒有一個音樂老師,沒有一個孩子會唱歌、見過樂器。
一直對音樂癡迷的鄧小嵐坐不住了。她把家人用過的和朋友們捐送的手風琴、小提琴、電子琴和吉他等樂器、樂譜一件件背到馬蘭村,而她拿起了粉筆,親自教孩子們吹拉彈唱。
鄧小嵐的義務音樂教師生涯開始了?!昂⒆觽儾蛔R譜得從頭學起,彈吉他也要手把手地教?!鞭r村家里沒樂器,學生經常是學完之后就忘光了,鄧小嵐并不著急。反反復復一年之后,小樂隊磕磕絆絆合奏出了第一首歌——《雪絨花》,“那天我和孩子們都開心得不得了?!编囆够貞浀?。
用音樂改變人生
這幾年,鄧小嵐每年要十數(shù)次往返于北京和馬蘭之間,用壞了6把小提琴、3個手風琴、3把吉他、10個電子琴,這支由小學生組成的“馬蘭小樂隊”也逐漸成形了。而且隨著周圍村莊的合并,“馬蘭小樂隊”成員從之前的8個人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20多人,鄧小嵐的學生也一下子增多到了60多個,并且已經有人上了初中,“每當想到這個,我就特別欣慰。”
如今,整座村莊因音樂充滿活力。長期受到音樂氛圍的熏陶,鄧小嵐發(fā)現(xiàn)村民和孩子有了變化。2008年10月,鄧小嵐帶領“馬蘭小樂隊”在北京中山公園開辦了一次小型音樂會,受到了當年晉察冀日報社老同志們的熱烈歡迎。在去年8月8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優(yōu)秀特長生藝術節(jié)開幕式上,馬蘭村孩子們的精彩表演獲得了觀眾熱情的掌聲。
孩子們的演出服看似普通,其實傾注了鄧小嵐的心血。幾十個學生的藍色襯衣都是鄧小嵐一針一線改出來的。鄧小嵐告訴記者,當時由于孩子們的制服不太好買,她將就著買回來女式襯衣,然后把腰際線全部拆掉,再一針一線地縫改而成。
鄧小嵐說,那些孩子們都沒有走出過馬蘭,有的孩子甚至連鎮(zhèn)上都沒去過,帶他們來北京也好圓圓他們的夢。
鄧小嵐不僅教孩子們學音樂,她還給老師上音樂課?!敖虝死蠋?,老師再教學生,一屆一屆的學生才能受益,我在村里普及音樂的理想才能實現(xiàn)?!编囆拐f,“教孩子們學好音樂,也可以拓寬他們升學和就業(yè)的路子?!?鄧小嵐說,希望她帶來的音樂可以改變孩子們的人生。
帶來沖水廁所和太陽能熱水器
除了音樂,鄧小嵐給馬蘭村帶來了很多個“第一次”。比如,新建的學校里不僅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還修了個帶沖水廁所的衛(wèi)生間。“村民衛(wèi)生習慣很滯后,尤其廁所,就是在糞坑上搭個石板,夏天蒼蠅飛蛆爬,”鄧小嵐告訴記者,當她向村民宣傳沖水廁所的衛(wèi)生和便捷性時,一開始村民不理解,于是她修了這樣一個樣板間。
為了說服村民改變衛(wèi)生習慣,她還反復向村民解釋和宣傳——馬蘭風景秀麗,又有紅色的革命歷史,很適合搞旅游。但發(fā)展旅游必須有方便的衛(wèi)生條件,太陽能熱水器洗澡、沖水廁所是必需的硬件建設。
樣板房間建好后,馬上就有人效仿了?!耙呀浻?家村民采用了我為他們設計的圖紙蓋新房?!编囆拐f,她希望能為馬蘭村教育和發(fā)展爭取更多資金,幫助村中修路、架橋、綠化,在村里建衛(wèi)生室、文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