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精心、真心,讓你不再遭遇“素材荒”
江蘇省海門中學? 邢延
名師簡介
邢延,高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蘇省四星級中學——江蘇省海門中學。南通市骨干教師,多次在南通市開設公開課和講座等,南通市級課題主持人,海門市教研室名師工作室成員,多次參與南通市高三語文模擬考試審題工作,專注于閱讀與寫作對接的研究,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指導的學生在江蘇省的省級作文大賽中屢獲特等獎、一等獎等獎項。本人獲2014年第九屆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教師同題比賽高中組特等獎。
?
我們都知道,寫作和閱讀是同步的,但是,閱讀與寫作不是簡單地對接,如何在寫作中充分展現(xiàn)閱讀的效果,一個重要的衡量就是寫作中素材能否比以前更加豐富、更加有內(nèi)涵。
然而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入得閱讀寶山,卻空手而歸”。每每作文評講時,同學們看到優(yōu)作中的素材,常常發(fā)出“哦”的喊聲,這種喊聲并非簡單的叫好、肯定,還帶有一絲對自己未能想到運用這一素材的遺憾。遺憾的是,這些素材自己并不陌生,但是偏偏在寫作的時候想不到,出現(xiàn)在自己筆下的素材,往往是極其常見的例子,了無新意。
我們遭遇的“素材荒”,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無米”的窘迫,也不是羅丹所說的“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素材)的眼睛”的觀察力的欠缺,而是少了點慧心,少了份精心,少了點真心。
少了點慧心,就會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素材在腦海中只是孤立的碎片,無用地存在著;少了點精心,就只會將素材做單一的解讀,缺少多向的運用;少了點真心,就是將議論文當成題目來解,只是滿足于文章框架的搭建而不懂得呈現(xiàn)自己的思考成果與情感傾向,缺少一份靈動與感人。
如何化用閱讀素材,為自己的作文添彩?
一、慧心選材,聯(lián)想遷移寬文意
有詩曰:“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素材也是這樣,就在那里,不增不減。如何將之運用于我們的文章中,這就需要我們的“慧心”,對作文題目有深思,平時閱讀時對閱讀材料也有自己的認識,這樣,在寫作時,依據(jù)文章主題或觀點的引領,展開聯(lián)想,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三個維度上,尋找與之相似、相反或相關的素材,找出與主題契合的點,深入挖掘,便能拓寬文意,顯示出自己文章的獨特氣象。
我們來看學生習作《模糊》的一段文字:
終難忘,易安寫下的那一句,“方下眉頭,又上心頭?!边@樣輕描淡寫的一筆,如陌上之輕風拂過心頭,似乎輕得“無關痛癢”,但細細玩味,不由佩服易安的妙筆,而這也恰借了模糊之妙,不似“緣愁似個長”的無形化有形的實意具體,卻自有朦朧之境的“霧里看花”,讓人揣測,更引人無限臆想。那寥寥八字中,是放下與放不下的惆悵,是揮之不去的如影隨形,是心有千千結的難以言表。詩人一紙朦朧,卻搭建了女子有形的心屋,在這樣的糊涂中,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女子,心中的事。
模糊是一種狀態(tài),或者也可以是一種境界,這位學生從“模糊”一詞聯(lián)想到古詩中的意境,意識到兩者之間的某種相似性,而古詩的意象又能形象生動地表達“模糊”的抽象意蘊,于是,將自己對“模糊”的理解遷移到古詩的內(nèi)涵上,借助于詩歌豐富的意境,詮釋模糊的含義,貼切又別具一格。
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專注于某一方面,比如這里的詩歌意境;聯(lián)想也可以發(fā)散于古今,在豐富的材料中歸納出與主題或中心觀點相關的思考,同樣也給人啟迪。
比如《守靜》為題的學生習作中的一段文字:
孔明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币徽Z道出了守靜的重要性。寧靜中,曹雪芹完成了“字字看來皆是血”的《紅樓夢》,而今,多少作家置身浮華戲說調(diào)侃我們的歷史,可是,我悲傷地發(fā)現(xiàn)《明朝那些事》在書店里賣的很火,而名家之作卻門庭冷落,想來,是喧囂聲讓人們迷失在心靈的渡口,寧靜已成一個遙遠的美好的奢望。
孔明名言點出“守靜”的重要,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守靜”而成的“產(chǎn)物”,而當今文壇的鮮明對比,更讓人意識到守靜之于現(xiàn)代的重要作用。這位學生緊扣“守靜”,調(diào)動起古代名言示例,聯(lián)系當今時事,視野廣闊,構筑起一個完整的立意。
二、精心組材,換位出新切題意。
有時,我們也會有一些自己的“私藏素材”,或是對于材料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或是對于材料及有過一些自己的思考、感悟,但很多時候,同學們“一次性”使用材料,在下一次寫作時又為尋找素材絞盡腦汁……對于熟悉的題材,我們可以反復使用,通過變換角度,發(fā)掘出與題目相應的內(nèi)涵,闡發(fā)出切合題意的新見解:立足熟悉的材料表達自己的新觀點。
在《風》的作文中,有學生選取了高爾基的“海燕”形象,但是,他并沒有以“海燕”為“主角”,而是選取了“海燕”的對立面——“風”,表達他對“風”的認識:“風可載人,風可成人?”
由此想到高爾基筆下的海燕,如此迅猛的狂風足以吹折夢想的翅膀,足以吹寒心中的熱血沸騰,風可覆人,可覆一個人的斗志,可覆一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信念。生命中的天災人禍就如同這樣一股風,也許能將心底辛苦建筑起的一片園地刮得一片狼藉,有多少人在這樣的狼藉中倒下?然而那樣一只海燕卻傲然面對風,面對覆人的風險,以一股無畏的勇氣欲乘風破浪,迎接更為猛烈的怒風。當它的翅在風中愈加強健,當它的鳴聲在風中愈發(fā)自信無畏,你能不說,風可載人,風可成人?
能夠引發(fā)我們變化角度多向立意的材料,其本身含義是豐富的,我們在運用時不能簡單地摘抄引用,最好要有適當?shù)慕忉岅U述,使這個材料與主題更為契合。
我們看學生習作中的這段文字:
勃拉姆斯的音樂,總讓我想起伊朗詩人埃姆朗·薩羅希的詩行:我是一座孤島,處在相思水中;四面八方,隔絕我向你;一千零一面鏡子,轉映著你的容顏。遠離喧囂的塵世,這個天才音樂家始終堅持著含蓄保守而深刻的音樂態(tài)度??v使同時代激進顛覆的瓦格納、炫技夸張的李斯特,席卷了大批擁躉,繼而發(fā)起對勃拉姆斯的質(zhì)疑,他依然毫不在意,堅持自己對于音樂和情感的認知。
埃姆朗·薩羅希的詩描述了靜態(tài)的孤島的姿態(tài),本身傳遞的是“相思”的主題;而我們可以抓住里面的“孤島”的意象,表達對勃拉姆斯堅守他的音樂主張的贊美之情。這時候輔之以切題的闡述,“那個孤島的相思是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堅守,是不被他人左右的執(zhí)著。”表達就更為清晰準確了。
三、真心繪材,體驗深入鑄個性。
寫作不是解題,尋求答案不是它的最終目標,闡述觀點的同時,表達情感也是寫作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我們不能認為素材只是例證的工具,要讓素材真正成為自己的材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聯(lián)系自我,將自己的情緒、感悟熔鑄于材料之中,才能發(fā)人所未發(fā),闡發(fā)真正有見地的觀點。
比如關于“人與時代”材料的學生習作片段:
在二戰(zhàn)的信中營里,有一個叫瑪莎的小女孩寫了一首詩:我要節(jié)省/我沒有錢可以用/我要節(jié)省的生命,我的靈魂,我的精神的火/我還需要他們很長時間在這風暴肆虐的日子里/這些上帝的禮物/我將很快死去/一旦我失去了它們。
每當我想起這首詩,鼻子總是忍不住發(fā)酸。當潘多拉打開罪惡的盒子,當一切災難向人類襲來時,一個朝不保夕的脆弱的小女孩,她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活的希望。
那么我們呢?在大呼世風日下,浮躁遍天的時代里,我們應何去何從呢?渴望一場轟轟烈烈的穿越來展示自己通算古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才華?還是企望再一次空投使名利成為唾手可得之物?……
一個人生活好不好,其實并不取絕于生活在哪個時代的問題,哪一個時代、每一個時期我們都可以過得有趣而且有用。
在運用素材的時候,不是簡單的代入,而是結合了自己的感受,寫下了自己對小女孩的情感,“鼻子總是忍不住發(fā)酸”,對這首詩的理解,“她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活的希望”,這樣的舉例,就染上了自己的獨特色彩,自然也能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激起閱讀者的共鳴,獲得他人的認可甚至贊同。
?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慧心、精心與真心,在寫作時并非相互割裂,也非步步遞進,它們是彼此交融,共同發(fā)力,促使我們能打開素材庫的大門,選取合適的材料,從而呈現(xiàn)完美的表達。
?